第一千零三十四节 大战之前(1)-《我要做皇帝》
            
            
            
                
    第(1/3)页
    九月壬子(二十四)。
    最后一批汉军的作战人员进入前线。
    带队的是少府丞成毅,墨苑现任山长杨毅以及太医署令石穰。
    他们带来了一百多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工匠,以及超过三百人的太医署医师及学徒,除此之外,还有十余位墨苑墨者。
    毫无疑问,他们是汉家的宝贝中的宝贝。
    在这个时代,想要培养一个医师,一个工匠,一个科学家。
    只能拿钱拿时间来堆。
    所以,他们不是来上战场的。
    基本上,他们只会留在安全的后方。
    最多跟随大军主力行动。
    当然,他们也不是全无用处。
    不然,也就不必来了。
    医生,要处理各种病患和伤兵,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
    尤其是经过了马邑之战后,随军医生,甚至已经成为汉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邑之战时,正是因为虎贲卫和羽林卫带了一个百人规模的军医团,使得汉军的伤兵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许多人因此捡回一条命。
    更多的人,则因此免于残疾。
    所以在军队里,医生是最受军人欢迎和尊重的职业。
    汉军也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军医团队来保全自己士兵的生命和身体健全。
    这同样是来自马邑之战的经验。
    在马邑之战后,汉军统计了本方战损。
    结果发现,由于有着军医的存在。
    大量士兵的生命都被挽回。
    而这些士兵康复后,迅速恢复了战斗力。
    至于工匠们,他们是来实地考察秦直道以及协助汉军,安装和组装某些大型器械的。
    墨苑的墨者们,则是希望亲自上战场看一看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武器装备的实际使用情况。
    而跟着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少府刚刚组建起来的一个‘隧营’。(注1)
    ‘隧’是秦汉两代特有的军队编制。
    各大主力野战军团以及重要关塞地区,都设置有隧。
    隧的主要工作,就是作为军队的辅助力量,修葺各种军械,修补车马,架桥铺路,搭设浮桥。
    换句话说,这其实就是古代的工兵营。
    但,跟其他很多辅助兵种一样,‘隧’这个兵种一直不受重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