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反将一军-《重生之国师他想做皇夫》
第(2/3)页
好在秦明海和莫璃轩等人都不是愣头青,看不清现如今的局势。虽然依然在暗处埋着伏笔,但并未有太大的动作,秦明昭也会时不时地派人或者亲自去搞搞破坏。
比如秦明海吩咐自己这一派的官员写出些好看的文章来,给皇上瞧瞧,然后以此来获得赏识。而这时秦明昭只需要坏心眼地将海衙府司的近况写出来,就会完全将那些辞藻华丽的文章盖下去。
毕竟秦弘安看的可是真正的现实,而并非是这等文风浮夸的措辞。
这几日朝堂上可谓是精彩万分,虽说明面上的争斗不显眼,但私底下的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可是精彩的很。
举个例子,就在不久前的早朝上,身为吏部尚书的夏博源提出,今年的科举要吏部、太学和皇帝共同商议出题,列出些题目来供学子们应答,这样既可减少那些大逆不道的言论,还可提高批阅速度。
毕竟往年的科举之题,都是由太学说了算的,出的题也有些剑走偏锋,一些进士的文章有时都看得秦弘安火冒三丈。但不得不否认,他们文中诉说的,后来都被一一证实。
但很快这议案被赫连卿否决了,理
由是:没有那些被称为大逆不道的言论,皇上还怎么看清天下江山的一举一动?最显眼的例子便是前些年,一个学子书写万字文章,控诉当地父母官鱼肉百姓。
若非此子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将此事公之于众,还不知道多少人要因为那等狗官死不瞑目!赫连卿说的头头是道,夏博源一时无法反驳。
而此刻,最为精彩的补刀来了。秦明昭提出了一个疑问:「怎么就能确定除却皇帝之外的那些人,列出来的题目,不是大逆不道?太学每年的出题都是经由陛下查阅的,何来大逆不道?」
随后秦明昭身后的女官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附议,帝姬殿下言之有理!臣以为,虽学子有时口出狂言,谩骂无章,但字字皆属实,无可厚非!」
此言一出,那些本就不赞同夏博源话语的臣子也站了出来,纷纷驳斥这等提案。一时间朝堂热闹非凡,夏博源额间豆大的汗珠清晰可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