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阴差阳错-《人在大唐本想低调》
            
            
            
                
    第(3/3)页
    张易之手指敲着桌沿,目光盯着纸上的一首诗。
    【玉节朝天罢,洪炉造化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上阙是初唐的诗,下阙是魏晋南北朝的诗,不伦不类的。
    “难道跟我玩文字游戏?”张易之眯了眯眼。
    刹那间神情变得肃然。
    造化,反折——
    造反!
    ……
    天慈庵。
    庵里可以出入的门禁处都站了身穿绿袍的神皇司,绿袍们包围了整座庵。
    钟楼上,一个绿袍抄起悬挂在梁下的鱼杖,便向铜钟狠狠撞去。
    “铛!”
    “铛!”
    “铛!”
    轰轰隆隆的声音传遍庵庙。
    庵堂里,庵主手持佛珠站在最前面,后面三名有职司的尼姑都披着黄色的袈裟。
    后面是依品级高低站立的弟子们,双手合十夹着佛珠,整齐地站成几排。
    突如其来的神皇司绿袍,让每个尼姑心神紧绷。
    轻轻的脚步声响起。
    一个男人缓缓走进来,他身形修长,一身华贵精美的长袍,诸多配饰看起来格外不凡。
    女尼们目瞪口呆,她们从未见过如此丰神俊逸的男子。
    此人容貌俊美得不真实,气质恍若谪仙降临,此刻就算佛法深厚的老尼禅心都有些不稳固。
    庵主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为何擅入本庵,不解释清楚,贫尼就要报官了。”
    张易之不漏痕迹审视着她,看她衣襟都是绮罗丝绸制成,声音漠然道:
    “打扰住持及庵里诸位清修了,我是张易之,在办一桩大案。”
    张易之!
    哗!
    所有尼姑都发出惊呼声。
    而庵主额头沁出冷汗,极力控制着仓惶的情绪。
    那道士的后台果然是张巨蟒,消息为什么这么快!
    “陈长卿何在,速度交人。”张易之淡淡开口。
    庵主咽了咽口水,颤声道:“施主,天慈庵未犯国法,你这是何意?”
    张易之眼神厉芒一闪,身子前倾,冷冰冰道:
    “我不想多费口舌,给住持半刻钟,不交人的话,血洗天慈庵!”
    嗡!
    整个大堂之中,一时间变得落针可闻,一片死寂。
    “好残忍。”
    这是包括庵主在内的所有人第一反应,她们面色煞白,整个人浑身发凉。
    神魂都在颤栗。
    庵主血液几乎凝固,艰难地说道:“去找陈长卿。”
    一个老尼姑目光微垂,领命而去。
    “配合不就好了么?我并非滥杀之人,诸位应该也都是奉公守法的出家人吧?”
    张易之的脸上甚至带着一丝很满意的笑容,这笑容很真诚,众尼姑很难从中找到丝毫虚假的迹象。
    说完后负手踱步,观摩着堂内庄严肃重的佛像。
    所有人都不敢说话,噤若寒蝉。
    一些了解内情的尼姑吓得瑟瑟发抖,关押那道士会承受怎样的怒火?
    不多时。
    “呜呜呜——子唯,子唯啊!”
    嘶声裂肺的哀嚎声,陈长卿满身伤痕,在两个尼姑的搀扶下,一撅一拐地走进去。
    看见张易之的刹那,他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地落下来。
    庵主双腿发抖,恐惧让她几乎瘫倒在地。
    陈长卿哭得涕泗横流,“子唯,贫道受了天大的委屈,你……”
    “停!”张易之截住他的话,冷声道:“谁在造反?”
    造反?
    庵主如遭雷击。
    这下彻底站立不住,直接倒在地上。
    宛若巨石掉进湖面,堂内掀起了惊天骇浪。
    谁都知道造反意味着后果。
    咱们天慈庵一群尼姑,怎么可能造反。
    太荒谬了!
    陈长卿陡然收住哭腔,低着头不敢言语,一副委屈的模样。
    “敢骗我?”张易之眉头紧皱,表情隐隐透着冷意。
    趁着间隙,庵主连忙插话道:“陈道长跟本庵有矛盾,贫尼一气之下将其关押,但本庵绝没有涉及到谋反,望张公子明察。”
    她丝毫不敢隐瞒,直接承认。
    “没事,继续关押他,随时可以杀了。”
    张易之丢下这句话,拂袖离去。
    全场皆愕然,画风转变得太快了。
    陈长卿满脸恐惧,哭丧着脸央求道:“子唯,别这样无情好不好……”
    话音戛然而止。
    堂内瞬间静作一片,宛若无人绝域。
    张易之顿在原地,眯着眼望着走向庵堂的一群人。
    冒丑袍袖上都是鲜血,他快步上前禀报:
    “司长,这群人企图逃窜,给卑职拦在门禁处,随后发生械斗,各个都有刀刃在手,不过卑职率领手下将他们制服,但还是逃走了几十个。”
    “辛苦诸位了,记功一次。”
    张易之朝鲜血淋漓的绿袍们投去赞赏的目光,旋即看向被绳子捆绑的这群人。
    十几个魁梧和尚、一个华服男子、一个尼姑。
    张易之神情冰冷,缓缓扫视着他们:
    “诸位,为什么要逃?请给个合理的解释,给不出来就得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