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御批-《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第(1/3)页

    文章气势磅礴,字字句句皆在力主即刻北伐,字里行间洋溢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与热忱。

    “文采飞扬,气势夺人。”官家微微颔首,目光中却带着几分审慎,“只是用兵之道,关乎国运,岂能轻率?”

    “当年真宗北狩之痛犹在眼前,若再贸然兴兵,只怕非社稷之福。”

    想了想后,他缓缓放下了手中卷子,作为经历过真宗朝动荡、最终力挽狂澜的继任者,官家比任何人都清楚用兵的利害。

    “此子锐气可嘉,但尚缺沉稳,还需多加历练。”

    接着,他又取过列为第二的盛长权之卷。

    卷面刚一展开,那熟悉的笔迹便让他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这正是他私下通过皇城司取得并曾细心临摹过的字迹!

    “笔力雄健,气韵沉雄。”官家轻声品评,“在殿试这般重压之下,非但未见慌乱,反而更显沉稳大气,已隐隐有自成一家之风。”

    “看来,此子书法功力较之曾经,却是更上一层楼了啊!”

    官家先是仔细地品味了其中的字迹,感受字里行间的笔锋韵味,淡淡一笑道:“呵呵!”

    “光凭这手好字,此子就可入翰林矣!”

    感叹半晌,官家方才回过头来,再度细细品读起文章内容来,从开篇立论到时局剖析,再到提出“外示守势,内修甲兵,通商削敌,蓄力待时”的核心方略

    官家越读越是欣赏。

    “精妙绝伦。”

    他放下卷子,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叩击:“此子不仅书法出众,见识格局更是卓尔不群。既领会了朕雪耻之志,又不盲目主战,同时也考量到了国力现状,且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官家闭目凝神,而后睁眼,再次细读那些鞭辟入里的论述。

    “'固边防,实仓廪,蓄国力,待天时'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啊。”

    只是,忽然间,官家想起自己曾调查过的消息——盛长权,年方十四。

    这,不免让官家在赞赏之余,又生出了几分顾虑。

    “年方十四.”官家轻捻胡须,陷入深思,“若点为状元,是否太过年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朕虽爱才,却也要为他的长远着想。”

    他回想起皇城司呈报的信息——此子乃已故探花郎盛旭之孙,家学渊源,自幼聪慧过人,却从不张扬,在盛家那般复杂的环境中成长,竟能保持如此沉稳心性,实属难得。

    为求稳妥,他又仔细审阅了其余八份试卷,还特意抽查了几份二甲的卷子。

    就在此时,他的目光被另一份特别的卷子深深吸引——那来自淮南路扬州府的陈景深,这是他在审阅过程中特意从十名之外提拔上来的。

    “民为邦本,食为民天。”

    官家轻声念出开篇之句,眼中流露出深思。

    这份卷子与其他人的截然不同,字字句句皆从民生实际出发,将边防大策与百姓生计紧密相连。

    “若开战端,一石粮从江南运至北疆,路上便要损耗三成,这些损耗最终都要转嫁到百姓身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