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最后的时刻(二)-《隐龙惊唐》
            
            
            
                
    第(1/3)页
    李勣的眼睛里有热浪涌动。
    他哽咽但坚定地道:“摄政王殿下定会到来,就算辽东城陷落,他也能重新收复,对此某深信不疑。我等要做的是,为殿下尽量争取时间,哪怕是一柱香的时间。”
    众将领齐声道:“敢不效死命。”
    李勣大手一挥,“随我上城墙。”
    “喏。”
    此时,突然有士兵策马来报,“禀大总管,敌军退兵了。”
    “退兵?”李勣震惊了,这个消息远比敌军进攻更让李勣措手不及。
    “当真?”
    “确实退兵了,陈校尉令小的前来报信,他已经派出斥候前去侦查过了,城外除了被废弃的营帐、杂物,已经看不得一个敌人。”
    再次得到证实。
    李勣愣了,为什么?
    他突然回身向行辕返回,连走边大喝道:“汝等随我回去,取地图。”
    进了行辕,李勣用手指在地图上仔细地寻觅着,口中念念有词。
    要让敌人明知道攻下辽东城已经近在眼前,却不顾一切地撤退,只有两种情况。
    一是他们国内有剧变,不得不撤。再就是后路被袭,需要反身平定后方。诈退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凭实力就能攻城,何必诈退,如果唐军不理会,岂不画蛇添足?平白给了城中守军喘息的机会?
    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李勣更倾向于前一种。
    因为李沐来信很明确地说,他只率了二万神机卫前来增援。
    要深入敌人腹地,抄联军后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只有高句丽国内发生了剧变,高句丽国力虽然在半岛是三国之首,可与大唐相比,国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如此大战,庞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延续了五个多月,耗费之巨,已经不是高句丽能承受的。
    由此激起民间叛乱或者京城政变,概率很大。
    但如果是这种情况,李勣没有任何反应的可能,因为,城中可战之兵不多,出城追击等于是孤军深入,需要防备敌人反身一击,围歼出城追击的唐军。
    所以,唯一应对之道只能是静观其变。
    可李勣不甘心,他不甘心让敌人如此全身而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