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三章 战!(二合一)-《我的蒸汽大明》
            
            
            
                
    第(1/3)页
    大军行军,还是比较慢的。
    而且彭克还特意放缓了速度,给吴玄树争取包围圈展开的时间。
    所以虽然他带领的三千步兵和炮兵千户离着罗纳部落只有五里地了。
    他也并不急着发起进攻。
    在一道道指令下,大军再次向北移动了三里地,来到了和罗纳部落直线距离只有二里的小平原上。
    为免被罗纳部落的野人战士突袭。
    彭克所部作为正面主力,足足带了一千重甲兵,整个虎啸卫的重甲兵都在此了。
    一千重甲兵刚才离着罗纳部落还有十里地的时候就已经穿上了蒸汽铠甲,此时正浑身散发着蒸汽,走在最前面。
    而左右两边,则是五百盾斧手,各自护卫着一千名火枪手。
    正中央的位置,就是带着二十四门重型火炮,背着拆成零件的迫击炮的炮兵千户了。
    至于后军?
    彭克压根就没准备。
    吴玄树被安排去堵后路了。
    吕鸣则带兵从西南方进军,堵住罗纳部落顺着这条纳邻河支流小溪往下游撤退的可能。
    陆路水路都得堵上。
    至于那三艘蒸汽战车,则需要承担救火队的工作。
    一旦战起,如果罗纳部落的青壮年战士们集结兵力要突围,他们往哪个方向突围,蒸汽战车就往哪个方向去支援。
    毕竟这玩意速度快,还是履带战车,在野外也如履平地。
    根本没有多余的部队来给彭克布置后军了。
    还好,后方彭克他们来的方向,都留有警戒斥候。
    哪怕那两个部落有什么天降猛男,能在一天内就做出支援的决策,并且带着部落战士,不吃不喝,日夜不停的赶来。
    那彭克也能提前通过斥候得到情报,到时候再随机应变,改变军阵呗。
    一路上都没有遇到任何的袭击,彭克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带着部队,从森林里钻了出来。
    离着二里地外,前头的士兵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罗纳部落,以及部落外那些野人战士了。
    同样,对面的野人战士也都看到了彭克所部的身影。
    当他们看到彭克只带了三四千人,并没有一望无际的万人大军时,大祭司的内心还是有一些庆幸的。
    大祭司恢复了镇定,颇为自信的说道:“看起来,明人也没有准备好,无法全军出击啊!”
    “只有三千战士,就想要拿下我们罗纳部落,对面的明人也太小瞧我们了!”
    大概三十多年前吧。
    罗纳部落曾经在统治北蛮的孛儿只斤部落压迫下,出战士跟随北蛮南下,镇压当时华夏掀起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起义运动。
    当时还不是大祭司,只是一个新手祭司的他,就曾经带着部落的战士,与北蛮越过长城,南下“平叛”。
    虽然,最后叛乱是没平下来,后来反而北蛮完全被驱逐出华夏大地了。
    但是当时他也是见识过明军的作战水平。
    那种用铁罐头包裹着的士兵,确实很猛,能够对抗加持了萨满术的蛮族战士。
    而明军那种火枪,也确实很厉害,可以隔着八十米外,就造成很大的杀伤力。
    但是,火枪打一枪就需要重新装填子弹,一次正面交战,明军的士兵最多进行一次三四轮齐射后,就得进入短兵接战了。
    虽然明军的近战能力也很强,但是最多也就以一敌二,有的时候明军和北蛮军队的战损比都是保持在一比一的。
    之所以大明能够将北蛮驱逐出长城。
    主要是靠的人海战术。
    毕竟汉人比北蛮控制的蛮族,人口可多得多了。
    当年洪武帝前前后后招募了上百万的军队,靠着火绳枪和后期的燧发枪,再加上发射实心弹的大炮,和第一代蒸汽动力铠甲,才堪堪将北蛮赶出华夏。
    大祭司当年也是亲身经历过几场战争的。
    他自认为,以罗纳部落战士的英勇,在明军不满万人,大炮不够多的情况下,是可以做到以两倍人数,击败明军的!
    所以他在看到彭克所部只有三千余人,拉着的大炮看起来也就二十多门,立马一颗忐忑的心就平静了不少。
    八千多能战的精锐战士,再加上三千多虽然已经年老,但是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年战士。
    这场战,有的打!
    不过吧。
    如果大祭司的这个想法,被彭克知道了的话。
    他得笑掉大牙。
    三十年前的大明军备。
    和现在的大明军备,能同一而语?
    大明可不像这些野人部落一样,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五百年前是用着石斧青铜矛,五百年后还是用着这些玩意。
    大明的步枪,都已经从燧发枪,进化到定装子弹燧发枪,再进化到后膛定装弹步枪了!
    蒸汽铠甲更是已经进化到了第四代,威力比第一代翻了数倍不止!
    当年的第一代蒸汽铠甲,是真的只有一个乌龟壳的作用,主要是防御为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