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咬手?要命!-《寒门母子》
            
            
            
                
    第(2/3)页
    而“昌平盛世、国泰民安”在吉州都有了自己的“老客户”,他们很想维护住老客户的一些“特权”,这样在棉花的销售上就有了分歧。
    就是这么简单,不用楚清织布,只要弹好棉花就行。
    吉州的棉花每斤卖到了一两银子,而京城则卖到了每斤二两八钱。
    按照每天四个时辰做工计算,每人每天能弹8斤棉花,做一件女式棉袍就得6斤棉花,可以想见这棉花的需求有多大。
    现在各县的弹棉工都在“三班倒”的做工,虽然累点,但是计件付费,赚得也多,干劲十足。
    楚清现在不愁棉花多,愁的是赚钱太快。
    短短一个月,四十万两银子就回来了,当然这当中也有其他买卖的利润,但棉花的利润占了八成。
    如果按照这样赚钱的速度,自己上缴的税银,会不会“咬”了密侦司的手?皇帝会不会……
    今年棉花种出来了,明年自然接着种,而尝到甜头的皇帝自然会让会规划更多的军屯田,那就是更多的棉花更多的钱!
    这就是楚清发愁的根源。
    真有害怕钱多的呀!咬手?要命!
    楚清把今年所有的账目都汇总了一遍,吉州和新伦州再加上京都,三地今年的总收入已经将近八十万两。
    这是什么概念?去年大宣国年收入五千五百六十多万,楚清一个人已经占到全国的百分之一点八。
    也就是说,如果有五六十个楚清,就可以支撑整个国家了。
    太吓人了!
    这个收入跟普通世家相比也大差不差了。
    这还是今年,明年呢?
    楚清看看盒子里两张铁和盐的特许“引”,这俩玩意儿咱还没敢太下手呢。
    新伦州南边的盐场已经在扩建,精盐已经囤积了一百多万石,这还是没有把盐场全开发出来。
    大宣目前市面上的颗盐是每石二两银,颗盐是粗盐,若把精盐按照粗盐的价钱算,那现在楚清也相当于库存二百万两银子。
    这批盐放出来……哎呀妈呀,不敢想,大概自己会被围杀吧?
    手里还有一叠闲时所画的日用产品和基础工具的图纸,这要是生产出来……能死个百八十回?
    第(2/3)页